为了努力不成为“标题党”,我绞尽脑汁整理了一些有关翻转课堂的问题,并尝试着给出我的回答。大部分为一家之言,欢迎点评,您的建议与批评就是对本文最大的贡献,整理之后陆续出版V2.0、V3.0……
1.翻转课堂是什么?
从历史的视角考察翻转课堂,它就是把教学和练习两个环节在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中进行了颠倒。原来是上课期间完成讲授在家里完成作业和练习,现在反过来,家里完成对新知识的讲授,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一起完成练习。简单的形式转换,背后却有大的玄机。学生基于视频的自主学习充分的保证了个性化适应,学得慢的同学慢慢听、反复听,学得快的同学跳着听、选着听,保证大部分都能听懂。和听课相比练习环节难度大,翻转课堂则把难度大的内容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直接互动中完成,从而提高学习的深度。
...
未来教育对教育的内容、方法产生挑战的同时,必然会对教育的主体——教师产生尖锐的挑战。
首先是对教师使命的挑战。千百年来,“传道、授业、解惑”被作为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任务,但在教育内容多元化、综合化、能力导向和教育方法手段网络化、智能化、数据化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已经不能反映现代教育和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未来教育师生之间单向传授的关系变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面对网络化社群交往的普遍化,教师的单向传授无疑将被师生的双向交流、多向交流所替代。在现代网络环境下,人人是信息发出者,人人是交流主体,一人讲授、众人倾听的空间将越来越窄;未来教育教授传授单一结论的特性变了,信息渠道的无限广阔,信息内容的无限丰富和信息传播的无限快速,用一种观点、一种声音、一个结论统帅教育过程将无法继续,一个世界多种声音、一个问题多种答案将成为常态;未来教育内容的单一信息来源更是变了,教师、教材、教参作为教育内容唯一的信息来源将被丰富多样、多途广泛的信息来源所取代,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整合与辨析,信息的选择判断和利用能力成为比信息本身更重要的能力。
...
网络上和微信圈在谈学校教育的语境下,大谈“成功的教育就是上完大学后忘掉所学的知识”,大谈“教育要超越知识”,这些都是忽悠。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把人类积累的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改造自然的经验,以及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学校教育的功能不应无限扩大,教育工作者承担的是对知识的责任,包括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人类文明传承。社会不应把泛在教育的任务强加在教育机构的头上,什么事情都怪学校教育没办好。
...
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日益普及,推动着社会呈现分散性、小型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在改变教育、改变教师的同时,也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纸媒性学习、个体性学习、接受性学习、统一性学习、分科性学习的地位将日益下降,网络化学习、交互性学习、批判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
近年来,“深度学习”的概念成为一大热门。从这个概念的原生意义上来说,深度学习是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是通过建立、模拟人脑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图像、声音、文本等数据,并具有自主学习、调节行为模式的功能。它的自主性、自动适应性能力成为科技发展的最新最重要成就,也被广泛运用到人类学习的新场景、新变化当中来,强调的也是这样一种学习的新可能、新要求。新的学习要求和方式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以及快速发展的物联网条件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条件,为学习带来了新的可能,它将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使传统教育如虎添翼,因此它也带来了新要求。
...
我国的成人教育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在发展历程中,成人教育克服教育投入不足、保障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缺乏等种种困难,取得重大成效。然而由于长期处于“低投入、高产出”的状态,导致成人教育与社会转型中的经济发展、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产生诸多背离之处,从而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许多困顿。解析成人教育发展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之道,有利于促进成人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社会转型的内涵和表征
(一)社会转型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