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努力不成为“标题党”,我绞尽脑汁整理了一些有关翻转课堂的问题,并尝试着给出我的回答。大部分为一家之言,欢迎点评,您的建议与批评就是对本文最大的贡献,整理之后陆续出版V2.0、V3.0……
1.翻转课堂是什么?
从历史的视角考察翻转课堂,它就是把教学和练习两个环节在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中进行了颠倒。原来是上课期间完成讲授在家里完成作业和练习,现在反过来,家里完成对新知识的讲授,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一起完成练习。简单的形式转换,背后却有大的玄机。学生基于视频的自主学习充分的保证了个性化适应,学得慢的同学慢慢听、反复听,学得快的同学跳着听、选着听,保证大部分都能听懂。和听课相比练习环节难度大,翻转课堂则把难度大的内容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直接互动中完成,从而提高学习的深度。
...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慕课”、“微课”、“云课堂”、“翻转课堂”之类的说辞满天飞舞,似乎基础教育的世界只要有了这种“神器”就可以云开见日,教师队伍的素质缺陷可以弥补,“课堂转型”便指日可待了。然而,在我国“应试教育”依然占强势地位的背景下,热衷于“微课”开发绝不是福音,而是一场灾难。
“微课”设计一般是按照ADDIE模型——A分析(着重分析学生与教材)、D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视觉设计)、D制作(选择方式、录制、后期加工)、I应用(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总结)、E评价(微视频评价、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要素——来设计的(秋田喜代美《学习心理学:教学的设》,左右社2012年版第164页)。
...
原作者: 南哥 来自: 培训经理指南
微课程其实在逻辑上分为有几类,一类是以组织痛点为导向的知识类微课程,例如企业文化、各种制度及基础知识,具体而言两类微课程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
线下场景
但是线上微课程的学习方式并不足以支持员获得解决问题所学的全部知识与能力,从这个角度看,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30-120分钟的微课程将成为面授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应用敏捷技术,将传统的领导力课程进行重新架构,让每个面授课程变成了30-120分钟的时间,这样既可以在会议中进行,也可以在下午的4:00~7:00来轻松上课,对于组织与学员而言都是乐于接受的。
...
第一问:微课程概念的溯源是什么
谈及微课程,其定义跟它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
最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北大,学校部分教师将课程上的录像所形成碎片式录像,称之为碎片式电视教材。后来,美国人创办了60秒课程、1分钟课程、5分钟课程,当时的美国人认为:小课程(即时间段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2010年,一位名为李玉平的老师,长期对教学进行研究,研究了课堂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等,他以PPT数字化的方法将它呈现在屏幕,称其为微课程。李玉平老师的这一举措,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大教师群体的关注,并得到了高度称赞。直至2011年,佛山市一名教育硕士胡铁生老师,将过去的教育资源库更改为另一个方式——将过去的教育资源库影像整理成碎片,将其命名为微课。随后,在深圳举行的全国会议上,胡铁生老师向刘利民副部长做了相关汇报。汇报结束后,“微课程”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其热度持续至今。
...
一、了解微课的定义及作用
要想设计一节好的微课,首先要了解微课的定义和作用:
1、微课是指利用5-10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例题、作业题、或教学经验的一种微视频。
2、微课的作用:启惑、解惑而非授业,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教育,不能代替课堂新知识的教学。
二、选择和分析处理知识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热门的考点、教学的重点、难点。
...